首页

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院新闻 -> 正文

莫斯科大学戈卢勃科夫教授莅临我院讲学

作者:张晓涵编辑:杨晓莉 审核:梅胜利 阅读次数:日期:2024年03月18日


2024年3月15日下午,受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、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俄语国家研究中心邀请,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教授米哈伊尔·米哈伊洛维奇·戈卢勃科夫(M.M. Golubkov)在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413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“俄罗斯当代文学始于何时?”的学术报告。

讲座由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俄语系主任、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俄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谢周教授主持,俄语系叶莲娜·鲍尔德列娃教授、奥尔加·卡兹明娜副教授、罗舒曼老师、唐丁仪老师,俄语系本科生、研究生及学院全体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参加并聆听了本次报告。俄语国家研究中心科研秘书张铖栋为讲座提供了现场汉语解说。

米哈伊尔·米哈伊洛维奇·戈卢勃科夫是俄罗斯知名语言文学家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莫斯科国立大学“俄罗斯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进程”学科带头人、莫斯科国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、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主席。曾获“舒瓦洛夫奖”及第七届“民间艺术创作奖”,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百余篇,出版专著与教材十余部。其学术研究成果曾被译为中文在《俄罗斯文艺》《中国俄语教学》等刊物发表。

戈卢勃科夫教授以“什么是当代文学?”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开始了本次讲座。他指出,关于俄罗斯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与阶段划分在当今学术界众说纷纭,且文学阶段划分不应以十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机械切割,而应符合文学内部的美学发展规律。因此,他认为当代文学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,兴起于20世纪俄罗斯三个文学子系统(本土文学、移民文学和潜流文学)交融之时。创作于20世纪各个年代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爆发性出版,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养料。

他表示,萌芽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在90年代成为文学主流,此时期的代表作家为弗拉基米尔·索罗金与维克多·佩列文等。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落潮则以2000年出版的塔吉亚娜·托尔斯泰娅的小说《野猫精》为标志。该小说以后现代主义的诗学手法破坏了后现代主义美学与世界观,自此,该流派失去了当代文学的中心地位。

戈卢勃科夫教授认为,自21世纪初以来的当代文学可称之为“暂停时期”,俄罗斯当代作家群出现了明显的代际交替,现实主义、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虽共存于当今文学之中,但暂时无法看到其未来发展方向。

随后,他援引巴赫金“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价值中心”的观点,提出如下学术假设:俄罗斯当代文学不存在文学进程,仅存在着文学空间。在这一空间里,当代俄罗斯作家试图探索属于该时代的多样价值中心。他借助具体的文本分析,归纳出以下几个较为凸显的当代文学价值取向:一、人类参与历史进程并挣脱大历史框架(普列汉诺夫《黑炸药先生》、普利列平《萨尼卡》、格里什科维茨《沥青马路》);二、时间概念的非时间化表达(沃多拉兹金《拉夫尔》、阿列克谢·伊万诺夫《阴雨天》);三、人类个体作为他者附属而存在(乌利茨卡娅《您忠实的舒里克》、索罗金《加林医生》);四、留恋过去与怀乡情绪(波利亚科夫《改革时期的爱情》)。

戈卢勃科夫教授指出,当代俄罗斯文学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,如不存在无先例的全新文本、当代文化英雄的缺席、当代文学交流的密码缺失等,并以“让我们拭目以待当代文学走向何方”结束了这场精彩的讲座。

本场讲座生动有趣、深入浅出,既有对理论概念的释读,又有对具体文本的分析,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。在最后的提问环节,戈卢勃科夫教授旁征博引,对师生们的提问给予了详细回答,令深奥的理论问题变得通俗易懂。这场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讲座不仅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,也激发了俄语系学子对俄罗斯当代文学阅读和研究的兴趣。

(俄语系 张晓涵 供稿;谢周 审校)

Baidu
sogou